胃肠道内主要的息肉有胃息肉、结肠息肉、胆囊息肉等,那么,发现息肉一定需要治疗吗?哪些息肉癌变概率大?
关于胃肠道息肉,今天就让冯医生来给你捋一捋。
▼
如果你有以下饮食习惯,那么要注意了:长期吃火锅、腌制品等刺激性的食物,或者经常吃一些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营养过于丰富”,这时肠道黏膜就会像人在冬天衣服穿多了一样,表面皱起来,并形成固定的形态,这之后可能就“收不回去”了,从而形成了息肉状态。
而患者往往是在出现其他并发症时(例如肠套叠引起的腹痛和肠道出血),才会引起重视去医院就诊。
2、看看造成结肠息肉的病因有哪些?
感染:有研究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另外,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遗传: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3、哪些情况需要去做结肠镜检查?
(1)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
(2)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
(3)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医生内科治疗无明显改善。
4、什么样的结肠息肉容易癌变?
▲临床上长绒毛的息肉癌变几率比较高,高达30%。
▲有的患者息肉长得非常多,就跟海底的水藻一样,这种情况往往是家族性的、有儿童、也有30多岁的,癌变风险非常高。
▲多发的、贴着肠壁生长的,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高位息肉、并且直径大于2厘米的,往往恶变风险大,尽早手术切除。
注:单个的息肉,较小,并且表面比较光滑的,带蒂的息肉一般为良性,可以先暂时观察,也可采用手术把息肉夹掉,大大降低癌变风险。
即使是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演变为癌症也需要10年之久,大家不用过度恐慌。但是这类高危人群——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病史者,一定要警惕息肉,因为他们的息肉癌变率几乎为100%。
5、家族型息肉病的3个特点
(1)多发性:腺瘤数目一般在100个以上,可多达5000个。
(2)多形性:腺瘤大小不等,自数毫米至5cm以上不等。既有广基的,又有带蒂的。肉眼形态上有表面光滑的,也有表面呈分叶状的,还有不规则形息肉。可以同时存在几种形态不一的息肉。
(3) 癌变率几乎100% :家族性息肉病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高度癌变倾向,在息肉发生的前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50%,癌变的平均年龄为40岁,故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
同时,其癌前期病程的长短不一,平均为10年,但这并不是说每个腺瘤都将癌变,而是在众多的腺瘤中有一个或2个以上的腺瘤癌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中年以后几乎100%的病例会发展为胃癌或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