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肝炎日。
今年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捡测发现 ,规范抗病毒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的宣传主题是“一个生命一个肝脏。扩大病毒性肝炎的捡测与治疗,向2030年消除目标迈进”。值世界肝炎日之际,就由温州老年病医院国家肝病咨询专家周岳进主任来帮助我们了解乙肝的知识。
发现肝炎要积极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其中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是否会转成慢性乙肝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生儿及1岁以下婴幼儿的HBV感染90%可能会变成慢性感染。
肝炎治疗需规范、个体化
我国常用的抗病毒药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干扰素主要有普通IFN-α和 Peg-IFN-α,核苷类似物国内上市的有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 等。对于慢乙肝初治患者,优先推荐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 (TDF)、丙酚替诺福韦(TAF)或长效干扰素(Peg-IFN-α)。
但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进行规范诊治,个体化治疗。如具备抗病毒指征,年轻、且期望短期完成治疗、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干扰素治疗;如干扰素治疗应答不佳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应换用核苷类似物。
随着治疗后指标的好转,不但有助于医生判断治疗应答情况,更有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非常重要,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常规、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肝功能、HBV DNA、肝脏超声、肝脏硬度检测(如FibroScan) 等;此外,抗病毒治疗不能盲目停药,病情控制后,需经过医生综合评估才能考虑停药,盲目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和加重。
总之,2030年已近在咫尺,为实现WHO设定的慢性乙肝丙肝诊断率百分之九十,治愈率百分之八十,死亡率降低百分之六十五的目标,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且公众积极参与的大规模筛捡及大规模治疗。让我们遵从医嘱,积极配合,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同抗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