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
一点就通|迷惑,为什么医生让我做“凝血五项”检查?
发布时间:2022-02-07 10:37:38    浏览:2432

      在上一期的栏目中,我们和大家科普了化验单中的“尿结晶”到底是什么东西。今天再来说一个常见的化验项目——凝血五项。
      很多患者在医院做检查时需要做凝血五项检查,但大家对凝血五项检查的项目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五项检查,所以我们要了解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对这项检查才更清楚。
      为什么要检查凝血五项?

      凝血分为止血和抗凝。
      当血管内皮损伤后,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激活凝血因子生成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参与止血。
      这就意味着,当某些凝血因子指标减少时,机体的止血就会减慢,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手术时,就有可能造成出血止不住。相反的,凝血因子指标过高,容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所以,需要手术的病人在术前往往都需要做凝血五项检查,这项检查的目的就是了解病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五项解读
      凝血酶原时间 PT
      检验目的:这项指标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途径。
      正常范围:成人PT的正常范围为11~15s(各医院范围可因仪器选择不同有轻微调整),PT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者有临床意义。
      检验解读:PT延长,见于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等。PT降低,多见于口服避孕药、高凝、血栓等,如心血管疾病病人。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
      检验目的:APTT反映内源性的凝血途径,多用于监测肝素指标。  
      正常范围:其正常范围为26~37s(各医院范围可因仪器选择不同有轻微调整)。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检验解读:APTT延长,见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肝脏疾病、血友病、口服抗凝剂(肝素)等。如果患者不存在出血,则可能存在狼疮抗凝物质,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发性流产。APTT降低,同样见于高凝、血栓,如心梗、脑梗、深静脉血栓、肾病综合征等。

      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检验目的:TT反映的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正常范围:不同实验室和试剂仪器所测得的 TT 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其正常范围14~21s,超过正常范围3s即异常。检验解读:TT增高,代表血中纤维蛋白原降低,见于口服抗凝剂(肝素)、严重肝脏疾病(肝衰竭、肝硬化等)。

      纤维蛋白原FIB
      检验目的:反映肝脏的功能情况。
      正常范围:2~4 g/L。
       检验解读:FIB增高,见于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急性肾炎等。FIB降低通常伴随着PT、APTT和TT延长,而TT最容易受影响。FIB减低见于肝功能受损、肝硬化、DIC、药物刺激、肿瘤等。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检验目的:INR反映监测使用抗凝药物的效果。
      正常范围:0.8~1.5。
      检验解读: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减少或停止用药。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D-二聚体D-D
      检验目的及解读:D-D是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标。升高除见于心血管疾病外,手术,外伤,肿瘤,感染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

凝血五项检验情况分析

返回